分類
家長園地

改善小朋友做事「慢吞吞」的態度

家長錦囊

11 月 2024

資料提供: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李偉堂心理治療師

 

其實很多時比較心急的父母都容易有一個做事「慢吞吞」的小朋友,例如女孩子睡在床上,媽媽叫她:「起床了、換衣服…」,但她繼續睡在這裡,心急的媽媽就忍不著看時鐘說:「不行了」,於是便拿出衣服、飾物,就算她仍躺著,也會主動抬起她替她換衣服,又會抱起她為她刷牙。在這個過程,這個女孩子就學了一樣東西,就是發覺原來繼續躺在床上沒任何回應,最後媽媽還是會幫她完成所有東西,對她來說這是一個「獎勵」,我們所說的惡性循環就是這樣形成的。

 

所以很多時我們都想,是時候要孩子做快點,要她自己完成,而不是媽媽在旁邊不斷叫她,甚至忍不住幫她完成,這一刻兩方面都遇到大挑戰。第一,媽媽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怒氣,畢竟她不是一次、兩次,可能過往的經驗都深深烙印在媽媽心裡,所以媽媽一想到明早一起床便要花上不少時間喚醒女兒,可能心裡已經很煩躁、不耐煩,抱著不耐煩和煩躁的心情,其實是很難給空間讓女兒自己穿衣服,所以第一樣媽媽要學習調節自己,甚麼叫調節呢?第一件事跟自己說:「我們重新開始吧。」

第二是,女兒學會躺在床上不動一段時間,媽媽最後都是會幫她,所以對女兒來說,為了讓她容易一點做,媽媽要控制自己不要生氣,給空間她換衣服,二來家長要給她一點獎勵,例如未來的一個星期稱為「自己起床周」能夠在20分鐘內起床、刷牙,那麼她就有一點獎勵,可能是一些糖果或可多玩5分鐘玩具等,於是女兒的動力又大一點,媽媽又給予女兒空間,最後女兒就能夠慢慢做到。

 

當所有小朋友吃完蛋糕後,便開始一起玩。軒仔看到誠仔有架新的玩具車,便問誠仔借來玩,誠仔亦答應了他的要求。後來,誠仔看到軒仔有一架很特別的玩具車,於是問他借來看時,結果軒仔卻一口拒絕。媽媽對軒仔好言相勸,豈料軒仔大發脾氣,罵媽媽只幫著誠仔,並把向誠仔借的車拋在一旁,結果場面頗尷尬。筆者再問,軒仔在多大便開始出現這情況呢?他的媽媽說:「其實他在 5 歲便這樣,原以為當他長大後便會好轉,但沒料到更嚴重。」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善用數「一、二、三」

家長錦囊

11 月 2024

撰文:張傑醫生

 

不時在網上和報章上看到有關教養孩子的評論。有不少人認為現代的孩子愈來愈難控制,因為不知道為何,他們看似越來越聰明,而且性格比較自我。所以,並不會隨便跟進長輩的指示。我個人比較保守,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我還是認為是我們成人的指導方法欠佳為主因。理論上,就算怎樣聰穎的孩子,只要能夠及早定立界限和規則,他們都能夠好好跟隨。在眾多的方法下,我今天想討論一下如何善用「一、二、三」。

 

這個方法對於幼兒特別有效,因為他們的反應只是單純性跟從他們被告知的規則。方法就是當孩子出現不當的行為時,父母可以向孩子數「一、二、三」。如果在數完之後仍沒有停止的話,父母就要作出適當的懲罰。這個方法的好處是:

 

  1. 當聽到「一、二、三」時,孩子便知道父母是認真。
  2. 「一、二、三」是有時間性的,孩子並不能夠採用拖延政策。比起「快啲」、「立刻」等說話來得更有用。
  3. 孩子可有時間去完成原來他們認為沒有問題的行為。不會一下子太突然的感覺。

其實,在說「一、二、三」之前,父母和孩子都有所「默契」:

 

  1. 雙方明白「一」、「二」、「三」分別的意義。「一」是父母不喜歡孩子不當行為,要馬上停止。「二」是如果不馬上停止,便會受罰。「三」是父母會馬上採取行動。
  2. 沒有「四、五、六」。因為應要有合理的懲罰,沒有議價的空間。
  3. 父母必須用確保孩子收到父母的「一、二、三」警告。例如必須讓孩子望到父母都開始數。
  4. 數「一、二、三」已經是一個較溫和的做法,而且保存雙方的面子,所以唯一可以停止父母數下去,就是在數「一」或之前便停止不當行為。
  5. 父母要認真地說「一、二、三」。孩子扮聽不到或耍其他手段都沒有效果。

 

在實行初期,雙方都需要時間適應。但是父母必須堅持用堅定的態度和眼神,孩子才會明白你們的用意。這種「一、二、三」的方法可用到孩子開始懂事,例如小學的後期,因為孩子開始更加接受父母的解釋和說理。我相信父母正確的指導是最有效引導孩子成長的重點。

分類
家長園地

比賽只有壓力?3大好處幫小朋友變內心強大

家長錦囊

11 月 2024

相信各位家長都聽過一個詞語「玻璃心」,更相信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小朋友有一顆「玻璃心」。無論是剛入校園,或是出到社會工作,每個人都會面對大大小小的競爭,如果不懂得面對,隨時身心俱疲,甚至影響個人發展。家長按小朋友興趣及意願參加比賽,好處甚多:

 

  1. 學習遵守規則

每個比賽或是競爭性遊戲,都有其規則要守,例如必需準時到達會場、提交的作品大小規格限制等等,都可以令小朋友學習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家長亦可以從旁說明為何會有那些規則,目的是為了甚麼。例如訂立作品大小規格是為了公平,有時限是為了方便大家等等。

 

  1. 學習表現自己

不是每個小朋友天生都有很強的表演慾,又或是習慣展露自己的才能。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可以透過觀察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或是觀眾的歡呼聲,鼓勵等等,提高自信,學習更願意表現自己。

  1. 學習面對輸贏

凡是有競爭性的,無論是比賽還是遊戲,都會有輸贏之分,而且很多時,冠軍只有一個。當小朋友取得勝利時,家長可以給予適當鼓勵,讓小朋友繼續保持對事物、對比賽的熱情。亦可以趁這個機會,教導小朋友要學習感謝比賽中幫助過自己的工作人員、隊友、朋友等等。

 

即使不幸落敗,家長亦可以陪伴小朋友一起走過失望的情緒,開導小朋友即使今次失敗,表現上有甚麼可取的地方,下次可以再參加等等。讓他們提早明白到,即使輸掉比賽,不等如一無所獲。更重要的是如何總結失敗的經驗,為下一次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