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長園地

價值觀教育——同理心

家長錦囊

撰文:卓王詠詩博士

最近,天氣不穩定,經常落雨。我在等巴士期間,遇見一班中學生排隊上車,赫然發現有一位女同學沒有帶遮,非常狼狽,我連忙與她分享我的雨傘。他們是穿着同一學校的校服,可能彼此不太認識,但看見同校同學如此狼狽,為何沒有一位同學願意跟她分享雨傘?這令我想起從小建立同理心的重要性。  

1.  同理心為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他在《EQ II:工作EQ》一書中指出,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即是以同理心為基礎,可以試著從察覺他人需要及關心對方的看法等原則為出發點,了解他人觀點,認知他人情緒與回應對方的感受,同時提高個人的同理心。意即同理心強,人際關係比較好,相反亦然。

2.  認知他人情緒

透過換位思考,體會他人情緒和想法,才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與處理問題。我們要從小教育兒童先認識自己的情緒,亞洲人的社區較為內斂,除了開心不開心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從小向兒童灌輸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卻有適當及不適當的處理情緒方法。例:可以憤怒,憤怒時可以向人傾訴,但憤怒時打人便是不恰當。從小認識自己的情緒,也會較容易體會他人的情緒,慢慢培養同理心。

3.  察覺他人需要

處於密集的香港,各人也很忙碌,經常垂下頭打手機,較少留意身邊人和事。兒童從小認識自己及他人的情緒有助長大後察覺及敏感於他人的需要。

筆者相信小朋友從小培養同理心非常重要。最近教育局提倡價值觀教育,當中包括:同理心。各人從小培養理解他人的感受及需要,設身處地明白他人,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參考書籍:

丹尼爾.高曼(1998) 《EQ 2: 工作EQ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分類
家長園地

講故事有助語言發展 如何提升小朋友敍事能力?

家長錦囊

撰文:言語治療師王雅恩

兒童透過說故事,可以學習如何把他們學到的詞彙組織成句子,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認知和語言發展。不過,有不少家長引導孩子說故事時,往往無從入手。以下是一些小貼士,有助提升小朋友的敍事能力。  

1.  選擇適當的故事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孩子的故事說得好,家長第一步必須選擇適合孩子的圖書。根據 2006 年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供幼兒閱讀的圖書內容應該健康有趣、人物造型生動和插圖能清楚展現主題。

選擇圖書時,家長應留意內容是否適合孩子的興趣和生活。另外,家長宜先由情節簡單和重複性句子較多的圖書開始,幫助孩子掌握和運用故事中的句子。隨著孩子長大後,家長可選擇內容情節較複雜的圖書。故事的題材可多樣化,以增進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探索。

2.  從模仿中學習

大部分的孩子不但喜歡聽別人說故事,也喜歡說故事給別人聽。不過,部分家長可能過於心急,於是買了一些圖書回來後,便督促孩子快點說故事,結果反而令孩子對說故事失去興趣。倘若孩子未能掌握敍事結構,即使家長如何督促孩子,孩子也不會說到一個好的故事。因此,家長應先讓孩子從模仿中學習。家長給孩子讀完一個故事後,可以告訴孩子接下來換他說故事,提醒他要把故事裡發生的事情按順序講出來。

當孩子說故事時,家長應鼓勵孩子用完整的句式,並對他們的故事作出回應。例如,當孩子用較短的句式來說故事時,家長可以替他們延長句式,在他們的說話中加上新的內容,並鼓勵他們再說一遍。例如孩子說︰「冰冰拿走了大蘋果。」家長可以嘗試將句子擴張成「冰冰拿走了最大的蘋果」,並請孩子仿說一遍。

如果孩子一時記不清楚故事細節,家長可以給適當的提示孩子,例如可以指著圖畫提醒他,或者利用問題來引導他。當孩子講完後,家長應讚賞他付出的努力。如果孩子在提示下,仍未能複述故事內容,家長可幫忙他說出他忘記的那一小段,再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分類
家長園地 未分類

小朋友愛與父母同床 5大方法助小朋友過渡至獨自睡覺

家長錦囊

撰文︰家庭動力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方月玲

天氣開始熱起來了,夏天即將來臨,這除了是孩子戒片的好時機外,也是準備讓他們獨自睡覺的好機會。很多時候,新手父母也會認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放心讓他們獨自在睡房中睡覺。結果,孩子一出生後,便與父母同床而睡或是同室而睡。久而久之,孩子的睡房變成雜物房或爸爸獨睡的地方。

 

當然,父母也會感到與孩子同房同睡的「苦況」,包括不能在房中閒話家常、睡覺時轉身也怕影響孩子,令一家人不能有各自的空間,好好休息。

 

孩子獨睡 培育成長

 

當孩子長大了不少時,父母也開始商討是否要讓孩子單獨而睡。究竟甚麼年紀的孩子才適合獨自睡覺呢?筆者見過不少的家庭,有些孩子從出生起便獨自睡覺,也有一些孩子到了12歲,仍與媽媽一起同床睡覺,而爸爸也獨睡了 10 年以上。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因為不同的原因或理由,而要安排孩子與父母同房或同床而睡。究竟與孩子長期同床而睡,是否會影響夫妻關係?無論你家中的情況如何,相信如果孩子能單獨睡覺,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獨立能力及責任感,都是正面的。

 

以下有幾個方法,或許能協助孩子由與父母同床同房,順利過渡到單獨而睡:

 

1.  讓孩子參與設計自己的房間

透過參與挑選自己喜歡的床、床單、牆上的圖案或燈飾,孩子對於這個轉變會變得雀躍,也能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與父母的「分離」。  

2.  讓孩子選擇陪睡的物件

孩子喜歡與父母同睡,同時表達了他們情感上對父母的依附。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也有著情感依附的需求。如果能把部分對父母的情感需要,轉移到一些物件上,也可減低孩子獨睡的焦慮。讓孩子選擇陪睡的物件如毛公仔、手帕、攬枕等,也會令孩子比較安心單獨睡覺。

 

3.  在孩子房間午睡

在初期,可先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午睡,讓他熟習新的環境,慢慢地便容易接受是自己擁有的新天地。

 

4.  父母行動一

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獨自睡覺,相反是父母不捨得與孩子分離。如果父母一致同意安排孩子獨睡,便要互相支持,行動一致。

 

5.  堅持再堅持

要孩子獨自睡覺,除了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父母也要調節適應。在過程中,難免會有些挑戰或想放棄的時候。只要家長明白這是必然的過程,自然可以互相支持及堅持。只要父母也以正面的態度、平常心面對這個轉變,孩子也會欣然接受這個對他成長發展有好處的改變。

分類
家長園地

改善小朋友做事「慢吞吞」的態度

家長錦囊

資料提供: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李偉堂心理治療師

 

其實很多時比較心急的父母都容易有一個做事「慢吞吞」的小朋友,例如女孩子睡在床上,媽媽叫她:「起床了、換衣服…」,但她繼續睡在這裡,心急的媽媽就忍不著看時鐘說:「不行了」,於是便拿出衣服、飾物,就算她仍躺著,也會主動抬起她替她換衣服,又會抱起她為她刷牙。在這個過程,這個女孩子就學了一樣東西,就是發覺原來繼續躺在床上沒任何回應,最後媽媽還是會幫她完成所有東西,對她來說這是一個「獎勵」,我們所說的惡性循環就是這樣形成的。

 

所以很多時我們都想,是時候要孩子做快點,要她自己完成,而不是媽媽在旁邊不斷叫她,甚至忍不住幫她完成,這一刻兩方面都遇到大挑戰。第一,媽媽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怒氣,畢竟她不是一次、兩次,可能過往的經驗都深深烙印在媽媽心裡,所以媽媽一想到明早一起床便要花上不少時間喚醒女兒,可能心裡已經很煩躁、不耐煩,抱著不耐煩和煩躁的心情,其實是很難給空間讓女兒自己穿衣服,所以第一樣媽媽要學習調節自己,甚麼叫調節呢?第一件事跟自己說:「我們重新開始吧。」

第二是,女兒學會躺在床上不動一段時間,媽媽最後都是會幫她,所以對女兒來說,為了讓她容易一點做,媽媽要控制自己不要生氣,給空間她換衣服,二來家長要給她一點獎勵,例如未來的一個星期稱為「自己起床周」能夠在20分鐘內起床、刷牙,那麼她就有一點獎勵,可能是一些糖果或可多玩5分鐘玩具等,於是女兒的動力又大一點,媽媽又給予女兒空間,最後女兒就能夠慢慢做到。

 

當所有小朋友吃完蛋糕後,便開始一起玩。軒仔看到誠仔有架新的玩具車,便問誠仔借來玩,誠仔亦答應了他的要求。後來,誠仔看到軒仔有一架很特別的玩具車,於是問他借來看時,結果軒仔卻一口拒絕。媽媽對軒仔好言相勸,豈料軒仔大發脾氣,罵媽媽只幫著誠仔,並把向誠仔借的車拋在一旁,結果場面頗尷尬。筆者再問,軒仔在多大便開始出現這情況呢?他的媽媽說:「其實他在 5 歲便這樣,原以為當他長大後便會好轉,但沒料到更嚴重。」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善用數「一、二、三」

家長錦囊

撰文:張傑醫生

 

不時在網上和報章上看到有關教養孩子的評論。有不少人認為現代的孩子愈來愈難控制,因為不知道為何,他們看似越來越聰明,而且性格比較自我。所以,並不會隨便跟進長輩的指示。我個人比較保守,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我還是認為是我們成人的指導方法欠佳為主因。理論上,就算怎樣聰穎的孩子,只要能夠及早定立界限和規則,他們都能夠好好跟隨。在眾多的方法下,我今天想討論一下如何善用「一、二、三」。

 

這個方法對於幼兒特別有效,因為他們的反應只是單純性跟從他們被告知的規則。方法就是當孩子出現不當的行為時,父母可以向孩子數「一、二、三」。如果在數完之後仍沒有停止的話,父母就要作出適當的懲罰。這個方法的好處是:

 

  1. 當聽到「一、二、三」時,孩子便知道父母是認真。
  2. 「一、二、三」是有時間性的,孩子並不能夠採用拖延政策。比起「快啲」、「立刻」等說話來得更有用。
  3. 孩子可有時間去完成原來他們認為沒有問題的行為。不會一下子太突然的感覺。

其實,在說「一、二、三」之前,父母和孩子都有所「默契」:

 

  1. 雙方明白「一」、「二」、「三」分別的意義。「一」是父母不喜歡孩子不當行為,要馬上停止。「二」是如果不馬上停止,便會受罰。「三」是父母會馬上採取行動。
  2. 沒有「四、五、六」。因為應要有合理的懲罰,沒有議價的空間。
  3. 父母必須用確保孩子收到父母的「一、二、三」警告。例如必須讓孩子望到父母都開始數。
  4. 數「一、二、三」已經是一個較溫和的做法,而且保存雙方的面子,所以唯一可以停止父母數下去,就是在數「一」或之前便停止不當行為。
  5. 父母要認真地說「一、二、三」。孩子扮聽不到或耍其他手段都沒有效果。

 

在實行初期,雙方都需要時間適應。但是父母必須堅持用堅定的態度和眼神,孩子才會明白你們的用意。這種「一、二、三」的方法可用到孩子開始懂事,例如小學的後期,因為孩子開始更加接受父母的解釋和說理。我相信父母正確的指導是最有效引導孩子成長的重點。

分類
家長園地

比賽只有壓力?3大好處幫小朋友變內心強大

家長錦囊

相信各位家長都聽過一個詞語「玻璃心」,更相信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小朋友有一顆「玻璃心」。無論是剛入校園,或是出到社會工作,每個人都會面對大大小小的競爭,如果不懂得面對,隨時身心俱疲,甚至影響個人發展。家長按小朋友興趣及意願參加比賽,好處甚多:

 

  1. 學習遵守規則

每個比賽或是競爭性遊戲,都有其規則要守,例如必需準時到達會場、提交的作品大小規格限制等等,都可以令小朋友學習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家長亦可以從旁說明為何會有那些規則,目的是為了甚麼。例如訂立作品大小規格是為了公平,有時限是為了方便大家等等。

 

  1. 學習表現自己

不是每個小朋友天生都有很強的表演慾,又或是習慣展露自己的才能。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可以透過觀察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或是觀眾的歡呼聲,鼓勵等等,提高自信,學習更願意表現自己。

  1. 學習面對輸贏

凡是有競爭性的,無論是比賽還是遊戲,都會有輸贏之分,而且很多時,冠軍只有一個。當小朋友取得勝利時,家長可以給予適當鼓勵,讓小朋友繼續保持對事物、對比賽的熱情。亦可以趁這個機會,教導小朋友要學習感謝比賽中幫助過自己的工作人員、隊友、朋友等等。

 

即使不幸落敗,家長亦可以陪伴小朋友一起走過失望的情緒,開導小朋友即使今次失敗,表現上有甚麼可取的地方,下次可以再參加等等。讓他們提早明白到,即使輸掉比賽,不等如一無所獲。更重要的是如何總結失敗的經驗,為下一次做準備。

分類
家長園地

學好3招,想小朋友聽指示其實唔難!

家長錦囊

「點解你咁唔聽話?」、「你睇吓阿邊個個小朋友幾乖」,有沒有覺得以上說話似曾相識?小朋友「唔聽話」,是很多父母想解決又解決不了的問題。部分父母會選擇責罵,令親子關係變差,部分父母選擇放手不管,但又怕小朋友「愈大愈壞」。

 

想小朋友健康快樂成長,又能夠適當服從指令,其實不難,關鍵就在於父母手中。

 

1.不要轟炸式提出要求

 

將心比己,假如你一回到公司,上司就向你提出十個工作要求,你也會變得心情欠佳。然後你會苦惱應該先做哪件事,又可能會覺得工作太多,壓力大增。小朋友也一樣,同時接收過多指令會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亦未必有能力分出指令的優先次序,於是索性「當聽唔到」。家長應該等小朋友先完成一件事,再吩咐第二件事,而非一口氣把所有要求說出。

 

2.不要用詢問語氣

 

有些家長喜歡用詢問句下指令,例如「食完飯不如自己打掃番好唔好啊」。對小朋友來說,這個不是一個指令,而是一個疑問,是可以選擇不做的。如果家長是想小朋友飯後自己收拾碗筷,應該直接說「食完飯要自己打掃番」。

3.選一個大家都專心的時間

 

甚麼時候提出指令亦是一個重要的學問,有時小朋友在看電視或打手機時,你提出的指令他可能根本沒有聽到,只是反射式的「哦」、「好」,結果當然就是忘得一乾二淨。家長可以等小朋友看完電視,或直接要求小朋友給予自己一分鐘時間,確保小朋友有聽清楚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長在提出要求時,亦應放下手上的其他事項,給小朋友樹立與人對話要專心的榜樣。

分類
家長園地

書寫能力小訓練

家長錦囊

撰文: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他的字永遠都寫不到在線上,全部會『飛』的!」

「他的字都不能寫在格裡,通常一個字『霸』兩個格!」

「他寫字時經常跳行或跳格!」

「他寫字時好像不夠力似的,字跡淺得幾乎看不到了!」

 

這是都是很多孩子在K2學習寫字時的寫照。孩子在書寫時,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最簡單的,是小手指肌肉的力量及靈活性(精細動作)。如果精細動作訓練不足,孩子可能會出現寫字或執筆無力等情況。家長可如何處理和訓練呢?很簡單,就是從小便讓他們多玩泥膠、黏土和麵粉等玩意。

其次,視覺空間及眼球的控制,對抄寫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一般的球類活動是極佳的訓練項目,透過視覺追蹤並作出擊(或踢)球的動作,也是一個很天然和有趣的訓練。除此之外,找不同遊戲(找出兩幅圖畫的不同之處)、迷宮遊戲(先用眼找出路,然後才用筆連線)等,也對眼球的控制能力有所脾益。

在抄寫練習中,手眼協調當然也不可忽視!拋接豆袋、釣魚遊戲、倒水練習和剪紙等,對手眼協調幫助也很大。

這些遊戲應該在甚麼時候開始進行?每天需要「操練」多久?其實,當這些遊戲在孩子懂得和能夠玩的時候,家長便可以與他們玩了。而且,家長應以孩子的意願為基礎,當孩子不想玩時,家長便應該轉換遊戲,而並不是硬性要求進行多久。筆者的理念是,透過日常的遊戲,孩子便可以獲得一定的技巧,避免問題出現,而不是進行補救式的操練。否則,多好的遊戲也會變得乏味無趣,是受苦多於享受吧!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提升小朋友詞彙量? 日常生活中必做2大方法!

家長錦囊

資料來源:言語治療師媽媽Miss Carley

 

詞彙能力分為表達和理解兩種,表達是指小朋友說出來的詞彙,理解是指小朋友聽得懂或看得懂的詞彙。

 

一般來說小朋友理解詞彙量,是比表達詞彙量的多。譬如一歲左右的小朋友,大概能說五個詞彙,例如說爸爸、媽媽、奶奶、街街、波波這樣。但他能理解的詞彙,比起說出來的更多。譬如爸爸說「燈在那裡啊?」,他可能能指出來。或說「你吃不吃包包啊?」、「你喝不喝奶奶啊?」、「我們去街街」,這些他也能理解和聽得懂。

 

各年齡的表達詞彙量程度

 

一歲:懂得說一些單字

一歲半:約五十個詞彙能力、懂得用一些的單字立造成短句

兩歲:可達二百至三百個

三歲:約五百至一千個表達單字的詞彙

其實家長每天與小朋友對話的方式和時間,跟小朋友的詞彙量亦都有很直接的關係。那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怎樣提升小朋友的詞彙量呢?

 

方法1:語言環境的刺激

 

在嬰幼兒時期,每日多些和小朋友聊天或玩親子遊戲、唱歌,多些親子互動。而在過程之中,家長可以嘗試用不同類型的詞彙來形容小朋友的行為, 譬如小朋友玩車時,家長除了可以說名詞「是呀,是車車呀」之;可能加入形容詞「是呀,這輛是紅色車,很大的車」;或說動詞「呀!你正在駕駛車車」、「你正在坐車車。」;或說位置詞「現在車車在桌子上…在桌子下」等等這些,讓小朋友接觸多些和懂得表達不同的詞彙。

 

方法2:因應孩子興趣

 

如孩子喜歡看書,進行親子閱讀時, 可以學習到很多詞彙。另外,家長也可以按着小朋友的能力和興趣,多些形容身邊發生的事情。譬如去到超級市場,可能跟小朋友說,「這些是香蕉、蘋果。」;坐車時也可以說外面的景物等。

 

如果小朋友能力可以的話,可以多些形容較早前發生的事,譬如今天早上我們到公園玩耍、踢足球,這些詞彙也可以說多些。

 

對於能力再高些的小朋友,其實家長可以和小朋友可以玩詞彙遊戲,例如某些類別的詞彙,可能比試說水果名、交通工具名、動物名等等;又或說擁有某個特徵的詞彙,譬如比試說有紅色的食物,有蕃茄、士多啤梨、蘋果這樣;或可以請小朋友聯想與某個詞彙相關的詞彙,譬如夏天會想起甚麼?我會想起雪糕、很熱、下雨、游水,這些除了豐富小朋友的詞彙能力外,也可以豐富他們的聯想力和想像力。

分類
家長園地

健康護脊運動 大人小朋友都適合

家長錦囊

撰文:Dr. Kong專業團隊註冊物理治療師方偉筠

 

家長要避免子女養成以下不良的姿勢,影響脊部發展:

 

當小朋友做功課時,應該避免側向一邊坐,因為這種姿勢容易令脊部左右用力不平均,引起脊柱側彎等脊部問題;同時亦應該保持頸部腰部挺直。

當小朋友使用電腦時,頸部亦不應過於向前傾看顯示屏,因為這樣會容易令頸部勞損。家長亦應提醒小朋友保持頸部及背部垂直,並選擇可調校高度和配備椅背及扶手的椅子,以承托背部手和手腕。另外,顯示屏亦需要置於不高於眼睛的位置。每使用電腦 30 分鐘,就應該作適量的休息。

 

當搬運地上重物時,應該避免向前彎腰搬運地上的物件。首先,作半蹲姿勢,須保持腰部挺直。然後,雙手拿著重物,使重物盡量靠近身體。最後,用大腿肌肉站起,腰部保持挺直。

 

伸展頸部運動 

功能:有助紓緩頸部肌肉之緊張

步驟:首先,頭部轉向左右兩邊,各維持 10 秒。

   然後,頭部向上下方向望,各維持 10 秒。

   接著,頭部側向左右兩邊,各維持 10 秒。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

 

伸展膞頭運動

功能:有助紓緩肩膞肌肉緊張

步驟:手放肩膞,手肘向前後方向各轉動 10 次。

伸展胸肌

功能:有助伸張胸前肌肉,改善寒背

步驟:緊握雙手在背後,盡量提高雙手,維持 10 秒。每天重複動作 10 次。

 

 

伸展腰背肌肉

功能:有助紓緩腰背肌肉緊張

步驟:首先雙手放在膝頭,然後向前彎腰,維持 10 秒,再慢慢回復站立姿勢。

   雙手撐腰,再向後彎腰,維持 10 秒,慢慢回復站立姿勢。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

 

伸展體側肌

功能:有助紓緩腰部體側肌緊張

步驟:首先雙手撐腰,腰部轉向左右兩邊,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每一個方向維持 10 秒。

          然後,舉起左手向右彎,維持 10 秒,再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舉起右手向左彎,維持 10 秒,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