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長園地

避免孩子犯錯 不如立界線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撰文:GLP 全力愛創辦人兼義務總幹事林何佩儀

 

吹毛求疵,是父母管教子女最容易犯的錯誤;「愛之深、責之切」,是一般父母的心情。父母常恐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壞了任何的不良行為,會貽害終生。因此,父母在管教子女時,常常以無微不至的批評來提醒孩子。其實,孩子犯錯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改變,父母必須因應他們的成長需要來處理他們的行為,甚至改變與他的相處方式。

 

例如孩子未能依時完成功課時,父母應平靜對待這件平常不過的事,因為這正是讓孩子進步和成長的機會。又例如孩子駁嘴,可能顯示他們開始學習獨立思考,並不一定是對父母不尊重,只是當孩子日漸長大,自我主張開始出現,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對現實生活中的各項事情有自己的立場,同時渴望得到父母能認同。作為父母,當然不贊同這些行為,但即使不贊同,也可以了解孩子背後的需要,這樣我們便能更有效地和他們溝通及運用恰當的管教方法。

 

「知識雖能改變命運,態度卻取決一切!」父母大發雷霆橫加指責,對管教從不湊效,毫無意義。當父母懂得溫柔而堅定地幫助孩子,將尊重帶進日常生活中,孩子便會更了解事情的規則和界線,這樣他們以後就會更有分寸,也會為自己的行為建立一把尺。有了這把尺,他們自然會成為自理自主和負責任的人。所以,家長應在孩子的幼兒階段時,便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定立界線。

筆者的女兒自 1 歲半開始,已經明白字是寫在紙上的道理,所以當她 3 歲時,也從不在家中雪白的牆上貼過一張貼紙。因為她清楚知道自己和我的界線,也了解一個自理的孩子應當保持家居的整潔,這也是她的責任。父母讓孩子有遵循的方針,之後才去談他們是否聽話。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立界線時要具體清楚說明,例如你跟幼兒說:「若果你做不到,就表示你不乖。」其實對於幼兒來說,「不乖」是模糊的字眼,他們難以捉摸。此外,立界線時必須訂出若未執行的後果,筆者需要強調是「後果」,並非「懲罰」。後果只是結果,從雙方的協議中定立,所以它們是在自然法則下自然運作的結果,和懲罰完全是兩回事。例如當玩耍完畢後,孩子要自行收拾玩具,收拾好下次可以再玩;但如果沒有收拾,按照之前大家的協議,玩具就會被沒收兩天或三天。

 

這時候父母必須清楚讓孩子明白,這就是他沒有履行協議的自然後果,並不是懲罰。又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商討看電視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並訂下時限。同樣地,如果孩子過了限定時間還不關機,按照之前大家的協議,往後三天都不可以再看或使用。家長立界線時要注意合理性,否則就是入孩子於罪,孩子容易觸犯到界線,將來不聽話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雖然父母有責任教導孩子正當的行為,但若方法過於急切與嚴厲,對孩子成長過程缺乏認識與理解,反而可能導致負面作用。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有主動改過的經驗,要嚴肅討論,並非嚴厲懲罰。心平氣和能協助孩子將錯誤轉化為成長的養分,就像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難免跌倒,我們會鼓勵孩子自己慢慢爬起來,再跨出步伐。

 

面對孩子犯錯的行為,該如何處理才能培養孩子改過的能力,是我們更該關注的。一般人很少故意會去犯錯,人之所以會「犯錯」,通常都是因為沒有「覺知」,會錯就是因為不知道。其實,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卻不明白錯在那裡,不知怎樣才能改好。父母如果能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孩子犯錯,以適切的方法引導孩子改正,犯錯也能成為檢討和進步的轉機,增進親子間溝通的機會,讓孩子的錯成為一種美麗的錯誤吧。

分類
家長園地

家居安全要留神 以免意外生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急症室專科醫生張喜樂

 

家居暗藏危機,只要一次不小心,小朋友就很容易受傷。家居設置有甚麼要注意,以防小朋友受傷?

 

一般比較常見的家居意外就是小朋友夾到手指,可能有時候因大風,吹至門關或是有人開門的時候,也會夾到手指的。所以我不論出入也好,都要先鎖門,至少將鑰匙放高一點。家長或者可以用一些膠狀的東西卡著門關,就算真的關門時他都不會夾到手指,或者用門栓來減少夾到手指的風險。

 

在廚房方面,最好就加上一道廚房門閘或是廚房門也要關好,讓小朋友不能進入廚房。家長也要從小就教導小朋友用火方面的知識,火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很有用也很危險,故要很小心地處理火。

另外,藥物亦是危險的一環。有時小朋友吃一顆已經很危險,所以藥物真是要妥善放置,特別要放置在藥櫃內。藥盒也要放到較高的位置,小朋友接觸不到的地方,這樣就會更安全。

 

我們也要小心小朋友喜歡爬來爬去,例如爬雙層床、較高的床及沙發等,有時他們可能會跌倒。除了我們要教育他外,我們也可以去想清楚哪些是高危位置,我們就在那些位置加些軟墊跌倒也不會那麼傷。當然教育都是最重要的,或是不要讓他們有機會,接觸這些危險的地方。

香港單位狹小,我們也喜歡利用高櫃去放置很多物件。當東西過多時,可能使櫃倒下,所以我們自己也要去檢查,這個櫃是否容易搖動。如果要放東西,要放置得上輕下重,這樣櫃就不容易倒下。

 

家居安全另一重要的是窗要裝上窗花,因為小朋友會爬窗,那個危險性相比一般家居安全問題更加大,因為會直接牽涉到生命危險。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運用音樂學習語言?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言語治療師媽媽Miss Carley

為令小朋友學習語言,家長都會使用不同方法,有想過唱歌也是其中一個方法嗎?音樂是一種國際的語言,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趣味性的,我們亦都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利用音樂幫助小朋友學習語言。

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叫作歌詞填充法,對一些可能未懂得說話,或只會說一些單字的小朋友來說,家長可以嘗試利用這個方法。家長可以選擇一首小朋友比較熟識的歌,例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但這次就不唱這首歌出來,只用一個單音去唱整首歌,例如ma ma ma ma ma ma ma ma ma ma ma ma ma,然後突然之間停下來,等小朋友哼唱剩下來的那個音出來,可以鼓勵到小朋友讀那個單音出來。

第二個方法就們可以與小朋友唱一些稱為Action songs即是牽涉動作的歌曲。例如最為人熟悉的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這可與小朋友一邊唱,一邊做不同的動作,從中小朋友可以學到不同動作和一些名詞和詞彙

原來音樂都可以加強小朋友的記憶,大家有沒有發覺有很多歌我們以前小時候或很多年前聽過,就算很多年沒有唱,其實還會記得這些歌詞。因此,我們跟小朋友可以簡單地唱ABC Song,可以教小朋友學簡單英文字母 ,又或者可以跟小朋友學數字,例如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ns。

如我們想小朋友學日子的英文名,這樣可以跟他們唱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and Sunday,這樣可把一些詞彙加入音樂裡,令小朋友更容易去記詞彙。

第四個方法就是可以嘗試把一些說話,好像唱歌般唱出來。我們可以同時找一些道具幫忙,例如簡單的鋼片,例如我們要說:「陳小明,食蘋果。」則可用一些唱歌的方法唱出來,加強小朋友溝通的動機和興趣。

分類
家長園地

保護眼睛各種說法 到底哪樣才是真?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眼科專科醫生陳卓琪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我們應當好好保護它們。對於保護眼睛,坊間有不少說法,有哪些是真的呢?

 

說法一 —— 看多些綠色景物可以預防近視?

要預防近視可以從環境因素著手,譬如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採取20 20 20這個原則,即是每20分鐘的閱讀就休息20秒,休息時間可以閉上眼睛休息或看些20尺以外的事物,譬如是綠色樹木。所以坊間流傳看綠色景物可以讓眼睛休息,其實重點並不是綠色的景物,而是看遠處的景物。因為看遠處景物的時候,我們調節晶狀體的肌肉「睫狀肌」可以得到放鬆,那就可以減慢近視加深。

 

說法二 —— 多做眼睛按摩可以預防近視

 

至於眼部按摩,暫時還沒有科學根據顯示有用。不過有個小小提示給予大家,外國已經有研究顯示,多些戶外活動可以減輕近視加深,所以家長可多些帶小朋友到郊外或公園玩耍。

說法三 —— 不定時戴眼鏡會加深近視

 

首先,近視是看近處清楚,看遠處則是模糊的。如果小朋友患上近視,當看遠處如上課時,就要配載眼鏡,這樣看影像會比較清晰,那就不會影響學習。若果小朋友近視度數比較淺,即100至200度左右,當他們看近的事物如做功課時,其實可以放下眼鏡。只要他們看近的事物時,是用適當的距離且清晰的話,不戴上眼鏡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就是,如果小朋友有弱視或斜視,就必須完全跟隨醫生指示,有需要的話可能要長時間戴眼鏡。若不是這樣,斜視和弱視的情況便有機會惡化。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好害羞 如何增強他們自信?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家庭婚姻治療師/藝術治療師高詠愛                       

 

現實中不少家長都覺得自己小朋友害羞,希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多點信心跟別人說話。這其實要看小朋友本身的性格是怎樣,因為有時小朋友會比較慢熱,可能有些小朋友比較怕跟陌生人說話。小朋友較害羞可能跟他們的成長過程有關。

 

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關係,甚少帶小朋友外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和交流。這會慢慢會形成他只喜歡和年紀大過他的家人或兄姐溝通,當遇到同年紀較小的朋友時,他就不懂得怎樣一起玩。加上現時許多家長都會幫他們說話,例如他還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時候,家長有時可能比較心急:「你是不是想要那個東西?你是不是想這樣那樣。」這令小朋友很多時候他不敢說出心聲。

 

家長令孩子不懂得怎樣表達自己,或依賴了家長幫他們說話。其實透過很多方式,例如在家裡互動或玩遊戲,都可以幫助小朋友在不同環境跟其他小朋友或長輩溝通。例如透過簡單圖片的桌上遊戲,家長可以問小朋友:「如果我們在球場上遇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可以怎樣呢?如果你想一起玩,你可以怎樣做?」 家人也可以跟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

小朋友最主要從環境中學習,從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學校、朋友身上,甚至現在很多時會上網看新聞、電視或卡通片,學習一些行為 或說話內容。所以在家裡玩遊戲時 ,都可以做一個好榜樣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溝通、怎樣去說或怎樣表達自己是最好的。

 

有時要給小朋友時間去思考如何表達自己,而不是搶著替他們說話或幫他們完成。就算他錯了,也不要說:「不是這樣的!」因為這樣會嚇到小朋友,最好是跟他分析整件事情,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家長應嘗試跟小朋友分析多點:「為甚麼不可以這麼說 ?因為這樣說話可能會傷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你這樣跟他說話時,你自己的感覺又會是如何?」當教懂他們一些溝通方法,亦可以幫助他們見到陌生人和在不同環境時去與人溝通。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經常發脾氣 家長可如何拆解?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資深親職教育專家Bally

 

當小朋友發脾氣,很容易看到父母的處理手法是否一個稱職的父母。如果小朋友大叫大喊,身為父母的能否很快地令小朋友的情緒減低?有些稱職的父母只是很簡單,會馬上蹲下、眼神接觸及抱緊孩子,很溫柔地問:「你為甚麼會哭?不要鬧別扭吧。」

 

我們第一要令小朋友控制到情緒,如果控制不到情緒,他就甚麼也聽不到。我們不要在他情緒高漲時教他或罵他,他們往往都聽不入耳。如果小朋友發脾氣,而我們的情緒也控制不到,更加大聲地責罵他,他也會愈來愈大聲,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教小朋友控制情緒。

 

我們不時會在超市看到一些小朋友耍別扭、大叫或大哭直至在地上打滾,去到這種情況其實小朋友已經在挑戰成人的底線。如果到時候我們因為怕尷尬或怕不知道別人會怎樣看我們,我們想息事寧人,從而妥協。如果是這樣的話,代表我們在教小朋友下次要達到這種地步,大叫打滾我就會買給你了,如果你不這樣做我就不會買了。所以我們教小朋友一定要身體力行,和不要介意別人怎樣看。

如何處理會比較合適?家長應放下所有事情,蹲下跟小朋友說話:「剛才媽媽跟你說待會不准買東西的,你記得的。如果你真的要發脾氣,媽媽就甚麼也不買。放下所有東西,我們回家。」因為你要想想我們一次兩次三次地堅持,小朋友就會明白他們是不能挑戰父母,他就不會愈來愈大聲。

 

很多時候家長沒有留意自己的語言表達,可能在鼓勵小朋友哭,其實如果我們經常說:「不要!」當小朋友就會聽到那個字,例如說:「你不要再哭了」,小朋友只會聽到「哭」字。其實我們應該叫他們做甚麼呢?「你應該冷靜下來,擦乾淨眼淚,平心靜氣,我才跟你說話。」如果我們叉起腰很大聲地說:「你試試再哭,信不信我一會兒怎樣怎樣⋯⋯」其實小朋友的行戈大火只會愈來愈嚴重,所以我們要留意我們的言行,要正面地鼓勵他。

 

如果我們遇到問題,小朋友發脾氣耍別扭、不做功課或不想吃飯,我們很多時候會糾纏在那件事。我們怎樣可以令小朋友盡快做完,然後可以做另一樣事情?我們要想下一個「甜品」給他,例如他很不喜歡做功課,我們可以說:「不如這樣,我們在15分鐘內做完,我們就可以一起看書、看卡通片、砌積木或玩玩具。」這些是小朋友很喜歡和很嚮往的,我們就要不停放大這些事情。

 

我們要讓他看到將來的結果,是跟他現在的行為掛勾的。如果小朋友在過程中在家裡大哭或耍別扭,家長很多時候都會放他在一個Quiet Corner(冷靜區),叫他先靜靜地平復情緒。可能在他最熟悉最安全的房間內或在他的床上,讓他慢慢停止哭泣。

如果一個稱職的父母有足夠的能力令小朋友思考完,表達: 「媽媽真的對不起 我覺得自己剛才不對。」父母分配角色會更容易,例如媽媽跟小朋友做功課時

小朋友在發脾氣不願做,又大喊大叫。媽媽可叫他:「你現在回房間,坐在自己床上,想清楚自己做錯甚麼。」

 

然後爸爸或其他人走進房間,告訴小朋友:「你知不知道剛才激得媽媽很不開心,你知不知道她會很生氣?」我們把我們的成人世界、思想及感受告訴他,讓他明白並心甘情願地說:「我真的做錯了,我真的不對,對不起媽媽。」

分類
家長園地

 3歲孩子不順他意就大哭大鬧,爸媽怎做才好?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明愛康復服務臨床心理學家余國婷

 

小朋友很多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他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用哭鬧爭取,而孩子的哭聲往往就像刺中家長的死穴,令家長心軟,繼而妥協,但這其實正正踏上惡性循環。

 

我們要明白孩子行為出現的頻率,是跟後果有關的。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做了一個行為,後果是好的,我們會多做這個行為;如果我們做了一個行為,後果是不好的,我自然就不會再做這個行為。

 

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對世界的認知和他有甚麼應該做及不應該做,還不能完全掌握。他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所以當家長嘗試解釋給他聽為甚麼你要這樣做或為甚麼你不能這樣做時,小朋友聽完後還是一知半解。

 

如果一個3歲小朋友在睡覺前鬧情緒,家長可以跟他定一個獎勵計劃。每個家庭的小朋友都會有些不同,家長可以教小朋友:「每晚只會最多說三次請你上床睡覺,如果我說三次內你能夠上床睡覺,你在那天就會有一個貼紙或印章。當你儲到一定數量的貼紙或印章時,就可以換到一個獎勵品了。」獎勵品可以是禮物或是活動機會,例如一家人去一個特別的地方。

當小朋友到了晚上不肯睡覺,只想看電視。爸爸媽媽要先提醒他:「現在是第一次提醒你請你上床睡覺。」當他還不去睡覺的時候,爸媽就要提醒他說:「三次內上床睡覺就會有貼紙了。」同一時間爸媽就要拿出記錄簿和貼紙讓他看見。如果他還未上床睡覺就跟他説:「第二次了,請你上床睡覺,現在上床睡覺還是有貼紙的。」如果第三次之後他還是沒有做到,爸媽就要跟他説:「今天已經説了三次你都沒有上床睡覺,我們沒有貼紙而且要收拾東西了。」

 

小朋友可能會因而鬧情緒和哭,會鬧著想要貼紙,也會鬧著想看電視。這個時候家長最重要就是不可以讓步,不可以讓他成功看到電視或成功取到貼紙。因為如果他能夠成功取得貼紙或看到電視,小朋友就會學到一件事情,只要他鬧情緒鬧得愈久,就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

 

家長在這個時候需要很堅持,同一時間也需要有心理準備,就是時間不會很短。家長可以不斷提醒自己這個持久戰一開始是比較困難,但之後會慢慢變好。當小朋友持續哭鬧也沒有貼紙或沒有電視看的時候,小朋友就會慢慢學到一件事,就是鬧情緒是沒有用的。除了沒有用,連貼紙也沒有,兩個都是不好的事情。慢慢地他就不會用這個方法,會嘗試做到父母要求他做的事情以取得貼紙。

家長很多時候覺得用獎勵計劃或用獎品引誘小朋友做一些事情是不好的,他們會覺得這是一個賄賂小朋友的行為。但其實獎勵和賄賂最大的分別是時間,通常賄賂就是小朋友已經不合作了,家長才提出如果你現在上床睡覺就會有貼紙,這就屬於賄賂。但獎勵是事先已經定好,而不是在他發脾氣或鬧情緒的時候才說出來,讓他們有動機做一些好的事情。

 

獎勵品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提高動力,獎勵品可以是禮物或食物,如果家長覺得過於物質化,也可以是活動機會,或是一些口頭上讚賞。口頭上的讚賞也會提高小朋友的動力,當小朋友慢慢長大的時候,這種獎勵的情況未必需要這麼外在化,他會慢慢由父母口中或手中得到獎勵品,變成在自己心中出現獎勵品。

 

當他慢慢做好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外在的動機。因為他會給予自己動機,就會覺得我已經長大了,我可以做到了,我已經更加聰明了。所以說獎勵計劃是不需要一輩子做下去,但是我們需要在一開始他不明白世界的時候,價值觀還未很強的時候,給予他一個小小的動機,久而久之可以慢慢減少獎勵品。

 

最後家長要明白一件事情,獎勵計劃也有很多因素要加在一起才會成功。家庭裡的大人也要一致做到這個獎勵計劃,不可以只是爸爸給貼紙,媽媽不給貼紙。

 

第二,我們需要貫徹。第三,有些事情需要很即時,即是當晚發生了馬上就要給貼紙,不可以儲起一個星期才把貼紙給他。第四,需要靈活彈性。如果小朋友每次想要換的禮物都不一樣,我們也要配合,不可以每個月都換同一份禮物。

 

如果家長在家裡定了獎勵計劃也覺得沒有甚麼用,有機會是這些細節有地方需要再調節。如果家長覺得沒太大作用時,可以找老師或一些社區的社工或一些專業人士,討論一下獎勵計劃有甚麼地方可以再調節得好一點,令小朋友可以做好這個好行為。

分類
家長園地

在家也可增強兒童四肢肌肉?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註冊物理治療師許詠怡

 

小朋友學業繁重,留在家的時間增加了,失去不少做運動的機會。但小朋友的四肢肌肉發展非常重要,其實在家也可以做一些伸展腰部和上肢的拉筋運動。

 

第一組是弓步轉體 (Lung and twist),這個動作有助鍛鍊核心肌肉和下肢肌肉。首先,雙腳打開至臀部闊度,雙手放於身體兩旁,踏出右腳使兩邊膝頭維持90度,打開雙手,手心向前,慢慢地向右轉,維持兩秒。然後回到原地雙手垂下,回復原狀,左右腳各做十次。

第二組是對角伸展 (Quadruped limb raises),這套動作有助我們強化背部和四肢肌肉,如果可以的話有瑜伽墊就不會壓到膝蓋。首先,四肢撐地,兩隻手打開至肩膀闊度再撐著地下,兩個膝蓋打開至臀部闊度再撐著地下。我們將右手舉高並伸直,再將左腳舉高向後伸直,形成一個水平線的狀態。同時收緊背部和腹部,維持兩秒,左右兩邊互相交替做十下便可。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教小朋友正確發音?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資料來源: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

 

小朋友學習語言,發音也是重要一環。英文的很多發音是廣東話裡沒有的,不論對小朋友或大人,都是較難掌握。家長可以如何教導小朋友正確發音呢?有甚麼小法寶可以使用?

 

英語裡的咬舌音對於小朋友甚至大人來說,也是比較難掌握的。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的提示技巧,教導小朋友正確的發音。用這發音作例子,其實家長可以嘗試用一些視覺的提示,譬如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望著鏡子,讓他看見自己的舌頭,放置於兩排牙齒的中間。

另外,家長也可以用口頭提示,我們要明確向小朋友說:「你的舌頭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讓他知道要怎樣做。有必要的時候,家長可以加上所謂觸覺的提示。譬如用雪條棒或用匙羹這樣碰著舌頭,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讓他知道不同的發音部位,舌頭要如何放置。

 

家長也可以嘗試和小朋友玩些簡單遊戲,來訓練他們的聽辨能力,就是小朋友在聽覺方面能否辨認得到對或不對,譬如家長故意讀錯字:「fank you對不對?不對」「thank you對不對?對了」這次我們牙齒要咬著舌頭,又或在紙寫上free和three這兩個字,然後家長讀出其中一個three 「你指給我看是哪一個」;Free「你又指給我看是哪一個」。如果他懂得分辨,在表達上來就更加清楚和容易。

分類
家長園地

「窮則變,變則通」放手讓孩子學會變通

家長錦囊

家長園地

撰文:激活英文小學羅煦鈞校長

 

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變通力,要有一個包容的態度,接受一些看似愚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成人的經驗較多,其解決難題的能力會比小朋友強,因此他們有時覺得孩子想出來的方法不夠好。然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而且亦可行。即使方法不太可行,但他們大概講得出一點道理,勉勉強強做得來便可以了。無論孩子的方法多「蠢」,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得到父母的支持,都讓他在將來更有信心解決遇到的難題。

 

放手讓孩子嘗試

成人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比孩子快,為此我們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想辦法和嘗試,不要急於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不然他就少了一次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也就是少了一次進步的機會。父母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窮則變」,在過多的協助下就不會「窮」,「變」的動機也就減弱了。

 

中國有句說話:「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可算是道出萬千家長的心聲。天氣轉涼,您忙著為他加衣,但看到人家的孩子只穿一件單衣在跑跑跳跳,您可能又擔心他是不是穿得太暖,少了適應能力。孩子不聽話,自把自為,您當然煩惱,但假如他每件事都要問您,您可能又會擔心地說:「唉!不是教過您嗎?怎麼您總是不懂變通?」

 

從電影看變通力

變通力(Spontonsive Flexibility)是創意的一個元素。懂得變通,就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一個問題。

 

大家有看過這套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太陽神 13 號」嗎?電影其中一幕講述失控的太空船內,過濾有毒氣體的設備壞了,科學家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將一個圓形的接口連接到一個方形的接口上面。大小不同的水喉也不能可靠地接上,他們卻要將圓形的接口接上去?聽起來就知道不可能吧,但假如接不上,過瀘不到有毒的氣體,三個太空人就不能活著回來!結果在彼此合作下,他們用膠袋、紙皮、膠帶等東西,將兩個不同的接口連接起來,成功解決問題。

 

困難是培養變通力的契機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窮」在這裡不是指「貧窮」,而是指到了盡頭,亦可說是遇到困難。在事情好像走進了死胡同的時候,只有一些另類或與別不同的方法,才可以將問題解決。

 

培養變通力正需要讓孩子面對難題,透過思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將難題解決。其實孩子每天要面對的難題不會少,例如做數學題、做手工和砌模型等,都需要孩子解決一些難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培養他們的變通力。

包容孩子的想法

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變通力,要有一個包容的態度,接受一些看似愚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成人的經驗較多,其解決難題的能力會比小朋友強,因此他們有時覺得孩子想出來的方法不夠好。然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而且亦可行。即使方法不太可行,但他們大概講得出一點道理,勉勉強強做得來便可以了。無論孩子的方法多「蠢」,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得到父母的支持,都讓他在將來更有信心解決遇到的難題。

 

放手讓孩子嘗試

成人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比孩子快,為此我們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想辦法和嘗試,不要急於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不然他就少了一次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也就是少了一次進步的機會。父母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窮則變」,在過多的協助下就不會「窮」,「變」的動機也就減弱了。

做父母就是有這個難處,幫得太多或擔心孩子不懂自己解決問題,幫得太少又擔心他追不上別人,而且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這麼多,又那有時間讓孩子慢慢地完成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不過,有些時候,譬如在假日,我們就真的要考慮將生活的節奏減慢下來,讓孩子多處理自己的事情,學習以自己的方法解決困難,發展變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