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锦囊

拖字诀 培育子女耐性

撰文:新领域潜能发展中心注册教育心理学家彭智华

香港是一个物质丰盛的社会,但由于资源过于丰富,当子女在生活上有所需求时,父母就会火速地给予他们充足的供应,让他们有着持续的满足。但是,家长太快满足子女的需要,会对他们有产生不良的影响,未能锻炼他们的忍耐的能力,久而久之耐性也会变得有限。

活用生活情绪 培育子女耐性

把享乐或生活上的需要推迟,是培养情绪智商(EQ)的重要环节。假如父母习惯很快就满足子女的需要,但却埋怨子女的耐性差,其实这种评论对于子女并不公平,因为他们的耐性只是未经培育而已。

究竟怎样才能把子女的需要推迟呢?要训练子女的情绪智能,秘诀就是「不用反藤条,也不用虾条」,即既不需要使用体罚,也不常使用奖品,而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去磨练出来,培养出孩子的耐性、等候的能力等等。家长可尝试参考以下的例子:

例一:当父母与子女上茶楼的时候,不需要让子女喜欢吃什么,便立即吃什么。父母可要求子女吃完一笼点心时,再等 5 分钟后才吃第二种点心;又或者是每次当子女想吃一笼点心前,要先等父母吃了一部分才可以吃。如是者,父母与子女轮流吃点心。

例二:当子女要求父母买玩具时,父母不必即时买给子女,可向他解释留待几小时、几天或一星期后才购买,要求子女耐心等待。

例三:当子女从街上回到家中时,不要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立即开电视,必须要求他先把鞋袜放好,喝一杯清水,坐在沙发上等 3 分钟后,才可以开电视。

例四:当子女与父母出门时,不要让他们立即冲去按升降机的按钮,父母可要求他等待父母一同出门,一同步行到升降机前,才可按掣。

父母要坚持和有信用 锻炼子女智能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父母必须好好利用生活细节上的「拖字诀」,使用拖字诀并不代表否定或拒绝子女的需要,而是不即时给予满足而已。父母要注意的是,当使用这些拖字诀时,必须言出必行,无论子女撒娇也好、发脾气也好、哭也好、大叫也好,都要坚持着「拖」的原则;另外,父母也要注意要「有口齿」,答应了子女的事就必须要做。

另外,当子女提出要求时,父母可要求子女解释理由,不但可以训练子女的情绪智商(EQ),更可训练他们的智能(IQ)。只要在子女的生活细节上多下一点功夫,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子女锻炼情绪智能,各位父母不妨一试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