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长锦囊

给胆小鬼孩子

家长锦囊

3 月 2024

撰文:八爪鱼家长梁永乐先生

早前趁暑假,笔者就让孩子参与各种课外活动,长子希哥和幼稚园一班同学参与位于大埔「树屋」的野外活动场地,有草地、农田、鱼池等等,亲近大自然。活动重头戏就是攀爬上5 米高的树屋,以胆小见称的希哥,平日站在商场玻璃围栏都会脚软、双手冒汗,当时他站在5 米高处说﹕「呜… …我以为树屋有楼梯走下去……」

希哥害怕从树屋回到地面 遭教练「嘲讽」

家长们在教练指导下,替孩子穿上攀爬的安全装备,整装待发准备爬上树屋,家长按教练指示下攀爬,孩子见到爸妈亲身示范,安心随之而上。希哥按教练逐步教导下爬上树屋后,就开始后悔,不知怎样返回地面,要抱着铁柱「扮消防员」滑落(虽然实质是吊着安全绳)对他实在是极大挑战。不论我怎样又哄又教,树下的家长、同学们怎样打气,希哥就是用脚撑着树干,怎样都不肯走近铁柱。

教练让其他孩子先落地,一个接一个,有的玩得笑容满面、有的哭着说害怕,但都顺利一一安全落地。唯独希哥坚决不从,满有爱心的教练不断用他独有办法哄希哥说:「你真是100% 感性,要理性一点不要惊下去。」希哥说:「不要!」敎练: 「不如下面的家长……(我以为他说:掌声鼓励他)不如一起筹钱买雪柜、冷气机给希希在树屋过夜。」希哥听罢喊得更厉害:「不要在这里过夜。」我暗忖:「教育真是神圣而庄严的工作,唔识教,就好大镬。」

克服恐惧 父母感欣慰

教练继续对希哥说:「你看姨姨重还是你重,姨姨都安全落地,没事的。」希哥破涕笑说:「爸爸最肥最重﹗」那一刻,我很想跳下树屋,屡试无效,教练由政改谈到黄子华、楼市、陈百强的歌,希哥说:「都唔知哥哥讲乜」。当所有孩子都上落一次,已开始有孩子爬第二转,希哥与我仍是挨着高温逾半小时「观望」,最后是我讹称哥哥抱着你滑下去,让他扣着安全带,希哥抱住铁柱慢慢吊下去,过程及落地自然是持续狂哭,到地第一件事抱妈妈。

希哥休息一会突然对我说:「真的好惊。」我牵着他再走到树下说,刚才你靠自己爬上去树屋很高很高,已经好叻,虽然下来需要时间「耐左少少」,但无论如何你已成功了,不用再害怕啦。下次再来爬一次,好吗?希哥回答:「好呀,想呀!」

胆小的希哥,你有勇气克服畏高,固然令爸妈欣慰,但你克服恐惧说下次希望再爬上去,才令我感骄傲。 (虽然下次又可能再哭哭闹闹)。

分类
家长锦囊

为什么孩子做出挑战家长的行为?

家长锦囊

3 月 2024

撰文:婴幼儿心理发展协会

心理咨询师程卫强先生

「孩子故意做出挑战你底线的行为吗?」

「孩子的行为跟你的意愿完全相反吗?」

「孩子怎样罚都不怕,还好像愈罚愈『曳』!」

这些都是你的写照吗?很多时候,父母们都会为孩子的行为而操心不已,但其实孩子行为的背后,可能有着不同的情绪,例如孩子可能因为争宠而故意作出反叛行为,又或因为想得到父母的关注,而作出不当行为,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愈罚愈不听话」!

美国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Plutchik指出,我们有8种基本情绪(Plutchik, 1993),包括接纳、预期、厌恶、愤怒、悲伤、恐惧、快乐及惊讶,这些情绪会按「情绪链(Emotion Chain) 」表现出来,包括:(一)刺激、(二)想法、(三)情绪、(四)行为和(五)效果。

举例说,哥哥见到妈妈在照顾年幼的妹妹(刺激),不禁想到妈妈可能只爱妹妹而不再理会自己了(想法),因此出现悲伤和愤怒等情绪(情绪),于是便故意捣蛋(行为),结果妈妈放下妹妹在婴儿床,然后「处理」哥哥(效果)。在哥哥的眼中,妈妈总算放下了妹妹,因此,该行为达到效果。

年幼的孩子未必能透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父母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有点困难。其实,我们可以透过安抚孩子的情绪,并留意有关行为发生的模式,便可以改善其行为。

举例说,哥哥每逢看到妈妈照顾妹妹就会出现不当行为,这可以推测得到哥哥是希望得到妈妈的爱。因此,妈妈可以平衡一下与哥哥及妹妹的独处时间,让哥哥感受到妈妈也是爱他的,也可以邀请他一起去照顾妹妹。如果被忽略时就会有不当行为,这可能是引起父母关注的一个技俩,父母可以在不当行为未出现时就给予关注,但当不当行为出现时,就以故意忽略的技巧回应,以让孩子明白,不当行为并不能引起关注。

只要知道孩子的行为原因,对改善不当行为有莫大的帮助。想知道更多有关资讯,可与我们联络。

分类
家长锦囊

拖字诀 培育子女耐性

家长锦囊

3 月 2024

撰文:新领域潜能发展中心注册教育心理学家彭智华

香港是一个物质丰盛的社会,但由于资源过于丰富,当子女在生活上有所需求时,父母就会火速地给予他们充足的供应,让他们有着持续的满足。但是,家长太快满足子女的需要,会对他们有产生不良的影响,未能锻炼他们的忍耐的能力,久而久之耐性也会变得有限。

活用生活情绪 培育子女耐性

把享乐或生活上的需要推迟,是培养情绪智商(EQ)的重要环节。假如父母习惯很快就满足子女的需要,但却埋怨子女的耐性差,其实这种评论对于子女并不公平,因为他们的耐性只是未经培育而已。

究竟怎样才能把子女的需要推迟呢?要训练子女的情绪智能,秘诀就是「不用反藤条,也不用虾条」,即既不需要使用体罚,也不常使用奖品,而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去磨练出来,培养出孩子的耐性、等候的能力等等。家长可尝试参考以下的例子:

例一:当父母与子女上茶楼的时候,不需要让子女喜欢吃什么,便立即吃什么。父母可要求子女吃完一笼点心时,再等 5 分钟后才吃第二种点心;又或者是每次当子女想吃一笼点心前,要先等父母吃了一部分才可以吃。如是者,父母与子女轮流吃点心。

例二:当子女要求父母买玩具时,父母不必即时买给子女,可向他解释留待几小时、几天或一星期后才购买,要求子女耐心等待。

例三:当子女从街上回到家中时,不要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立即开电视,必须要求他先把鞋袜放好,喝一杯清水,坐在沙发上等 3 分钟后,才可以开电视。

例四:当子女与父母出门时,不要让他们立即冲去按升降机的按钮,父母可要求他等待父母一同出门,一同步行到升降机前,才可按掣。

父母要坚持和有信用 锻炼子女智能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父母必须好好利用生活细节上的「拖字诀」,使用拖字诀并不代表否定或拒绝子女的需要,而是不即时给予满足而已。父母要注意的是,当使用这些拖字诀时,必须言出必行,无论子女撒娇也好、发脾气也好、哭也好、大叫也好,都要坚持着「拖」的原则;另外,父母也要注意要「有口齿」,答应了子女的事就必须要做。

另外,当子女提出要求时,父母可要求子女解释理由,不但可以训练子女的情绪智商(EQ),更可训练他们的智能(IQ)。只要在子女的生活细节上多下一点功夫,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子女锻炼情绪智能,各位父母不妨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