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长锦囊

改善小朋友做事「慢吞吞」的态度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数据提供:心启晴专业辅导学院李伟堂心理治疗师

 

其实很多时比较心急的父母都容易有一个做事「慢吞吞」的小朋友,例如女孩子睡在床上,妈妈叫她:「起床了、换衣服…」,但她继续睡在这里,心急的妈妈就忍不着看时钟说:「不行了」,于是便拿出衣服、饰物,就算她仍躺着,也会主动抬起她替她换衣服,又会抱起她为她刷牙。在这个过程,这个女孩子就学了一样东西,就是发觉原来继续躺在床上没任何响应,最后妈妈还是会帮她完成所有东西,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奖励」,我们所说的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很多时我们都想,是时候要孩子做快点,要她自己完成,而不是妈妈在旁边不断叫她,甚至忍不住帮她完成,这一刻两方面都遇到大挑战。第一,妈妈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怒气,毕竟她不是一次、两次,可能过往的经验都深深烙印在妈妈心里,所以妈妈一想到明早一起床便要花上不少时间唤醒女儿,可能心里已经很烦躁、不耐烦,抱着不耐烦和烦躁的心情,其实是很难给空间让女儿自己穿衣服,所以第一样妈妈要学习调节自己,甚么叫调节呢?第一件事跟自己说:「我们重新开始吧。」

第二是,女儿学会躺在床上不动一段时间,妈妈最后都是会帮她,所以对女儿来说,为了让她容易一点做,妈妈要控制自己不要生气,给空间她换衣服,二来家长要给她一点奖励,例如未来的一个星期称为「自己起床周」能够在20分钟内起床、刷牙,那么她就有一点奖励,可能是一些糖果或可多玩5分钟玩具等,于是女儿的动力又大一点,妈妈又给予女儿空间,最后女儿就能够慢慢做到。

 

当所有小朋友吃完蛋糕后,便开始一起玩。轩仔看到诚仔有架新的玩具车,便问诚仔借来玩,诚仔亦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诚仔看到轩仔有一架很特别的玩具车,于是问他借来看时,结果轩仔却一口拒绝。妈妈对轩仔好言相劝,岂料轩仔大发脾气,骂妈妈只帮着诚仔,并把向诚仔借的车抛在一旁,结果场面颇尴尬。笔者再问,轩仔在多大便开始出现这情况呢?他的妈妈说:「其实他在 5 岁便这样,原以为当他长大后便会好转,但没料到更严重。」

分类
家长锦囊

如何善用数「一、二、三」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撰文:张杰医生

 

不时在网上和报章上看到有关教养孩子的评论。有不少人认为现代的孩子愈来愈难控制,因为不知道为何,他们看似越来越聪明,而且性格比较自我。所以,并不会随便跟进长辈的指示。我个人比较保守,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我还是认为是我们成人的指导方法欠佳为主因。理论上,就算怎样聪颖的孩子,只要能够及早定立界限和规则,他们都能够好好跟随。在众多的方法下,我今天想讨论一下如何善用「一、二、三」。

 

这个方法对于幼儿特别有效,因为他们的反应只是单纯性跟从他们被告知的规则。方法就是当孩子出现不当的行为时,父母可以向孩子数「一、二、三」。如果在数完之后仍没有停止的话,父母就要作出适当的惩罚。这个方法的好处是:

 

  1. 当听到「一、二、三」时,孩子便知道父母是认真。
  2. 「一、二、三」是有时间性的,孩子并不能够采用拖延政策。比起「快啲」、「立刻」等说话来得更有用。
  3. 孩子可有时间去完成原来他们认为没有问题的行为。不会一下子太突然的感觉。

其实,在说「一、二、三」之前,父母和孩子都有所「默契」:

 

  1. 双方明白「一」、「二」、「三」分别的意义。「一」是父母不喜欢孩子不当行为,要马上停止。「二」是如果不马上停止,便会受罚。「三」是父母会马上采取行动。
  2. 没有「四、五、六」。因为应要有合理的惩罚,没有议价的空间。
  3. 父母必须用确保孩子收到父母的「一、二、三」警告。例如必须让孩子望到父母都开始数。
  4. 数「一、二、三」已经是一个较温和的做法,而且保存双方的面子,所以唯一可以停止父母数下去,就是在数「一」或之前便停止不当行为。
  5. 父母要认真地说「一、二、三」。孩子扮听不到或耍其他手段都没有效果。

 

在实行初期,双方都需要时间适应。但是父母必须坚持用坚定的态度和眼神,孩子才会明白你们的用意。这种「一、二、三」的方法可用到孩子开始懂事,例如小学的后期,因为孩子开始更加接受父母的解释和说理。我相信父母正确的指导是最有效引导孩子成长的重点。

分类
家长锦囊

比赛只有压力?3大好处帮小朋友变内心强大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相信各位家长都听过一个词语「玻璃心」,更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小朋友有一颗「玻璃心」。无论是刚入校园,或是出到社会工作,每个人都会面对大大小小的竞争,如果不懂得面对,随时身心俱疲,甚至影响个人发展。家长按小朋友兴趣及意愿参加比赛,好处甚多:

 

  1. 学习遵守规则

每个比赛或是竞争性游戏,都有其规则要守,例如必需准时到达会场、提交的作品大小规格限制等等,都可以令小朋友学习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家长亦可以从旁说明为何会有那些规则,目的是为了甚么。例如订立作品大小规格是为了公平,有时限是为了方便大家等等。

 

  1. 学习表现自己

不是每个小朋友天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又或是习惯展露自己的才能。参加比赛的小朋友,可以透过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或是观众的欢呼声,鼓励等等,提高自信,学习更愿意表现自己。

  1. 学习面对输赢

    凡是有竞争性的,无论是比赛还是游戏,都会有输赢之分,而且很多时,冠军只有一个。当小朋友取得胜利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鼓励,让小朋友继续保持对事物、对比赛的热情。亦可以趁这个机会,教导小朋友要学习感谢比赛中帮助过自己的工作人员、队友、朋友等等。

     

    即使不幸落败,家长亦可以陪伴小朋友一起走过失望的情绪,开导小朋友即使今次失败,表现上有甚么可取的地方,下次可以再参加等等。让他们提早明白到,即使输掉比赛,不等如一无所获。更重要的是如何总结失败的经验,为下一次做准备。

分类
家长锦囊

学好3招,想小朋友听指示其实唔难!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点解你咁唔听话?」、「你睇吓阿边个个小朋友几乖」,有没有觉得以上说话似曾相识?小朋友「唔听话」,是很多父母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问题。部分父母会选择责骂,令亲子关系变差,部分父母选择放手不管,但又怕小朋友「愈大愈坏」。

 

想小朋友健康快乐成长,又能够适当服从指令,其实不难,关键就在于父母手中。

 

1.不要轰炸式提出要求

 

将心比己,假如你一回到公司,上司就向你提出十个工作要求,你也会变得心情欠佳。然后你会苦恼应该先做哪件事,又可能会觉得工作太多,压力大增。小朋友也一样,同时接收过多指令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亦未必有能力分出指令的优先次序,于是索性「当听唔到」。家长应该等小朋友先完成一件事,再吩咐第二件事,而非一口气把所有要求说出。

 

2.不要用询问语气

 

有些家长喜欢用询问句下指令,例如「食完饭不如自己打扫番好不好啊」。对小朋友来说,这个不是一个指令,而是一个疑问,是可以选择不做的。如果家长是想小朋友饭后自己收拾碗筷,应该直接说「食完饭要自己打扫番」。

3.选一个大家都专心的时间

 

甚么时候提出指令亦是一个重要的学问,有时小朋友在看电视或打手机时,你提出的指令他可能根本没有听到,只是反射式的「哦」、「好」,结果当然就是忘得一乾二净。家长可以等小朋友看完电视,或直接要求小朋友给予自己一分钟时间,确保小朋友有听清楚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长在提出要求时,亦应放下手上的其他事项,给小朋友树立与人对话要专心的榜样。

分类
家长锦囊

书写能力小训练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撰文:婴幼儿心理发展协会心理咨询师程卫强先生

 

「他的字永远都写不到在在线,全部会『飞』的!」

「他的字都不能写在格里,通常一个字『霸』两个格!」

「他写字时经常跳行或跳格!」

「他写字时好像不够力似的,字迹浅得几乎看不到了!」

 

这是都是很多孩子在K2学习写字时的写照。孩子在书写时,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最简单的,是小手指肌肉的力量及灵活性(精细动作)。如果精细动作训练不足,孩子可能会出现写字或执笔无力等情况。家长可如何处理和训练呢?很简单,就是从小便让他们多玩泥胶、黏土和面粉等玩意。

其次,视觉空间及眼球的控制,对抄写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一般的球类活动是极佳的训练项目,透过视觉追踪并作出击(或踢)球的动作,也是一个很天然和有趣的训练。除此之外,找不同游戏(找出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处)、迷宫游戏(先用眼找出路,然后才用笔联机)等,也对眼球的控制能力有所脾益。

 

在抄写练习中,手眼协调当然也不可忽视!抛接豆袋、钓鱼游戏、倒水练习和剪纸等,对手眼协调帮助也很大。

 

些游戏应该在甚么时候开始进行?每天需要「操练」多久?其实,当这些游戏在孩子懂得和能够玩的时候,家长便可以与他们玩了。而且,家长应以孩子的意愿为基础,当孩子不想玩时,家长便应该转换游戏,而并不是硬性要求进行多久。笔者的理念是,透过日常的游戏,孩子便可以获得一定的技巧,避免问题出现,而不是进行补救式的操练。否则,多好的游戏也会变得乏味无趣,是受苦多于享受吧!

分类
家长锦囊

如何提升小朋友词汇量? 日常生活中必做2大方法!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数据源:言语治疗师妈妈Miss Carley

 

词汇能力分为表达和理解两种,表达是指小朋友说出来的词汇,理解是指小朋友听得懂或看得懂的词汇。

 

一般来说小朋友理解词汇量,是比表达词汇量的多。譬如一岁左右的小朋友,大概能说五个词汇,例如说爸爸、妈妈、奶奶、街街、波波这样。但他能理解的词汇,比起说出来的更多。譬如爸爸说「灯在那里啊?」,他可能能指出来。或说「你吃不吃包包啊?」、「你喝不喝奶奶啊?」、「我们去街街」,这些他也能理解和听得懂。

 

各年龄的表达词汇量程度

 

一岁:懂得说一些单字

一岁半:约五十个词汇能力、懂得用一些的单字立造成短句

两岁:可达二百至三百个

三岁:约五百至一千个表达单字的词汇

其实家长每天与小朋友对话的方式和时间,跟小朋友的词汇量亦都有很直接的关系。那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怎样提升小朋友的词汇量呢?

 

方法1:语言环境的刺激

 

在婴幼儿时期,每日多些和小朋友聊天或玩亲子游戏、唱歌,多些亲子互动。而在过程之中,家长可以尝试用不同类型的词汇来形容小朋友的行为, 譬如小朋友玩车时,家长除了可以说名词「是呀,是车车呀」之;可能加入形容词「是呀,这辆是红色车,很大的车」;或说动词「呀!你正在驾驶车车」、「你正在坐车车。」;或说位置词「现在车车在桌子上…在桌子下」等等这些,让小朋友接触多些和懂得表达不同的词汇。

 

方法2:因应孩子兴趣

 

如孩子喜欢看书,进行亲子阅读时, 可以学习到很多词汇。另外,家长也可以按着小朋友的能力和兴趣,多些形容身边发生的事情。譬如去到超级市场,可能跟小朋友说,「这些是香蕉、苹果。」;坐车时也可以说外面的景物等。

 

如果小朋友能力可以的话,可以多些形容较早前发生的事,譬如今天早上我们到公园玩耍、踢足球,这些词汇也可以说多些。

 

对于能力再高些的小朋友,其实家长可以和小朋友可以玩词汇游戏,例如某些类别的词汇,可能比试说水果名、交通工具名、动物名等等;又或说拥有某个特征的词汇,譬如比试说有红色的食物,有蕃茄、草苺、苹果这样;或可以请小朋友联想与某个词汇相关的词汇,譬如夏天会想起甚么?我会想起雪糕、很热、下雨、游水,这些除了丰富小朋友的词汇能力外,也可以丰富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分类
家长锦囊

健康护脊运动 大人小朋友都适合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撰文:Dr. Kong专业团队注册物理治疗师方伟筠

 

家长要避免子女养成以下不良的姿势,影响脊部发展:

 

当小朋友做功课时,应该避免侧向一边坐,因为这种姿势容易令脊部左右用力不平均,引起脊柱侧弯等脊部问题;同时亦应该保持颈部腰部挺直。

当小朋友使用计算机时,颈部亦不应过于向前倾看显示屏,因为这样会容易令颈部劳损。家长亦应提醒小朋友保持颈部及背部垂直,并选择可调校高度和配备椅背及扶手的椅子,以承托背部手和手腕。另外,显示屏亦需要置于不高于眼睛的位置。每使用计算机 30 分钟,就应该作适量的休息。

 

当搬运地上重物时,应该避免向前弯腰搬运地上的对象。首先,作半蹲姿势,须保持腰部挺直。然后,双手拿着重物,使重物尽量靠近身体。最后,用大腿肌肉站起,腰部保持挺直。

 

伸展颈部运动 

功能:有助纾缓颈部肌肉之紧张

步骤:首先,头部转向左右两边,各维持 10 秒。

   然后,头部向上下方向望,各维持 10 秒。

   接着,头部侧向左右两边,各维持 10 秒。

   整套动作每天重复 10 次。

 

伸展膞头运动

功能:有助纾缓肩膞肌肉紧张

步骤:手放肩膞,手肘向前后方向各转动 10 次。

伸展胸肌

功能:有助伸张胸前肌肉,改善寒背

步骤:紧握双手在背后,尽量提高双手,维持 10 秒。每天重复动作 10 次。

 

 

伸展腰背肌肉

功能:有助纾缓腰背肌肉紧张

步骤:首先双手放在膝头,然后向前弯腰,维持 10 秒,再慢慢回复站立姿势。

   双手撑腰,再向后弯腰,维持 10 秒,慢慢回复站立姿势。

         整套动作每天重复 10 次。

 

伸展体侧肌

功能:有助纾缓腰部体侧肌紧张

步骤:首先双手撑腰,腰部转向左右两边,慢慢回复站立撑腰姿势。

   每一个方向维持 10 秒。

          然后,举起左手向右弯,维持 10 秒,再慢慢回复站立撑腰姿势。

          举起右手向左弯,维持 10 秒,慢慢回复站立撑腰姿势。

          整套动作每天重复 10 次。

分类
家长锦囊

为甚么孩子会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家长可以怎么办?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撰文:幼儿教育专家陈陈淑安

 

有些孩子上幼儿园,甚至5、6岁时仍有吸吮手指的习惯。根据利瓦伊大伟 (David Levy) 博士的研究,在 10 分钟内就把一瓶牛奶吃完的孩子(可能因为瓶头孔较大),比在 20 分钟内吃完整瓶奶的孩子,容易有吸吮指头的行为。李博士又曾试验用滴筒喂小狗,使牠们在吃奶的时候没有机会吸吮,结果牠们的反应,是彼此吸吮自己或别的小狗的皮,有些吸吮得十分厉害,连皮都脱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婴儿最初数月吸吮指头的行为,是因为得不到吸吮的满足所致,是一种需要,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坏行为。

 

为甚么孩子会有吸吮手指的习惯?

 

喂哺母乳 增进亲子感情

母亲能亲自哺乳,婴儿是最幸福的,因为婴儿不但得到适当的营养,与母亲肌肤接触得到温暖安全感,而且由于吸吮着柔软的乳头,除了得到温饱外,还享受着母子心灵上的沟通,这种深厚的爱,骨肉的亲情与吃着冷冰冰的奶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何况婴儿在吸吮得到无上的满足感。

 

但是,母亲大多外出工作,加上种种原因,不得不用奶瓶喂孩子时,应特别注意喂奶的次数和所费的时间。母亲应平心静气地让孩子慢慢吃,特别注意奶嘴洞眼的大小,孩子得到吸吮的满足,才不致容易发生吸吮手指的习惯,婴儿喜欢吮手指起自无意识的,他的小指在挪动着,无意地放进嘴里,感到愉快满足而吸吮起来。

发泄心理紧张

 

可是到了4、5 岁时仍不断吸吮指头,那意义就不同了,这可能是一种心理紧张的发泄。例如:因父母不和,使孩子感到焦虑;因为有了一个新的弟妹,怕失去了父母亲的爱;因为父母太忙,无瑕照顾他们而感到孤寂,没有家庭的温暖;又或者因为孩子太早被送往幼儿园,得不到适当的照顾而缺乏安全感。这些导致孩子焦虑、不安、紧张、惶恐都是心理紧张的成因。

 

孩子与成人一样,心理紧张时需要发泄,这本是很自然的现象,成人为减轻心理紧张,往往用抽烟来松弛自己。孩子会用吮手指,或摇晃来发泄情绪紧张。在这情况下,为人父母者,除了要注意改善对孩子的态度外,应额外有耐心,应保持平和、慈祥的心态,使孩子感到放松没压力,反之父母表现担忧、紧张甚或急于纠正而责骂,绑手指、涂苦药等,只会弄巧反拙,增加孩子的不安,自己想改掉又不能自制,变成恶性循环,延长了吸吮手指的习惯。

 

家长可以怎么办?

 

1.尽量用母乳喂哺,这是最自然、最适合婴儿的哺乳方法,养成吸吮手指习惯的机会亦较少。

 

2.家长用奶樽喂奶时,应特别注意喂奶的时间,能保持 15 至 20 分钟是比较理想的。

 

3.用玩具和洋娃娃等,与孩子多做手指的活动,以便转移孩子吸吮的习惯。

 

 4.多接近孩子,一起玩耍、说故事和唱儿歌等,使孩子不致感到寂寞和无聊而吸吮手指。

 

5.孩子吸吮得厉害时,父母仍应有耐性,保持安祥和不紧张的态度,有时不理会和不提点孩子,吸吮手指的现象反而自然地消失。

 

6.如果孩子在 6 岁前已有吸吮手指习惯多年,自然会逐渐消失,尤其是当孩子白天不再吮手指,只有睡觉时才吮,这就表示已是尾声了。父母应耐心等待,急于纠正是不生效的。特别是当孩子上幼儿园后,往往因不愿在其他朋辈面前吸吮手指,又或者在学校忙于其他活动,吸吮手指的习惯会无形消失。

 

7.吸吮后的手指会有难闻的气味,如果 5 至 6 岁的孩子仍有吸吮习惯,可试试让他嗅嗅难闻的气味,可能因而纠正不良习惯。

分类
家长锦囊

究竟是湿疹定皮肤敏感?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撰文:杨明霞中医师

踏入初秋,除了开始感受到一阵阵凉风外,也同时察觉到四周的朋友开始「身痒」,皮肤问题又找上门了!不少人因而急急求诊,并不断查询是否已患上不能根治的湿疹。虽然湿疹本身就有不同类别,但从发病机制来看,与皮肤敏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究竟皮肤敏感与湿疹又应如何识别呢?湿疹又是否这样可怕呢?

1. 病发的原因

湿疹 (eczema)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炎,不具传染性。中医称湿疹为「湿疮」,是很常见的皮肤病。湿疹的内在因素包括体质、情志和腑脏功能失调,而外在因素则包括风、湿、热阻于肌肤。「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的正气虚弱,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风湿热邪浸淫于肌肤,便会形成湿疹或加重湿疹。

而皮肤敏感又称荨麻疹,发病与某些食物敏感或接触物有密切关系,常见的皮肤敏感有两类,包括接触外来物的刺激而引发肌肤的过敏,例金属、尘螨和化学物质等致敏原。第二个原因是食物敏感所引发不同程度的皮肤敏感问题,而出现红斑、干燥和脱皮等状况,痕痒之余更会有抓到「一挞挞」的情况。

2. 患处外形的不同

在皮疹的形态方面,皮肤敏感一般会在患处出现泛红,甚至风圑,搔抓后会加剧。急性期的湿疹会出现红疹、渗液和出血等情况,慢性湿疹则会出现角质层增厚,表面凹凸不平,不经搔抓亦会出现干燥,甚至干裂的情况。这些增生的角质层一但被抓脱,除了会出血外,更会出现渗液的情况。而且,湿疹可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例如耳、头、面、手、脐部和小腿等地方,但却对称分布,患者会感到非常痕痒,当用手搔痒时常引致皮肤糜烂、渗出疮液甚至含浓,而且反复发作,使皮肤表面变得粗糙,疮痂隆起。

 

3. 治疗方法殊途同归

皮肤问题主要与风、湿、热三种邪气有关,特别是湿邪,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由于患者先天禀赋(即先天赋予的体质因素)不耐,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患者的体质一般属于先天性脾胃虚弱型,当进食过量辛辣和虾蟹海鲜等高刺激性的食物,又或于夏季大量进食生冷食物,以致湿毒困身,便容易引致脾脏运化失常,增加患上皮肤敏感的机会。

所以,戒口对皮肤问题的治疗十分重要。皮肤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应禁食「发物」。「发物」是指能诱发皮肤病患者出疹,病情加重的食物,发物主要包括海鲜类、牛肉、甜食、辛辣及酒等食物。病者亦应避免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例如抓痒、用碱性强的肥皂、冲凉液或过热的水洗澡,另外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患湿疹的地方及做出汗太多的运动等都会对湿疹有纾缓作用。

分类
家长锦囊

痴身:分离焦虑

家长锦囊

家长锦囊

撰文:香港注册心理学家 程卫强

 

婴儿约在九个月开始,孩子变得异常痴身,即使妈妈上洗手间,也可能会显得非常的焦虑,抱紧妈妈不放,甚至放声大哭。

 

分离焦虑可以引申出两种不同的反应。在某些情况下,与照顾者分离时,婴儿会出现寻求依附的行为,如抱着妈妈不放、用尽方法找寻妈妈、或不论妈妈到那里就爬到那里等等(Ainsworth, Bell, & Stayton, 1971);分离亦可能会衍生出绝望、对抗、分离(Detachment)等行为,视乎分离的时间(Bowlby, 1960; Robertson & Robertson, 1989)。

 

孩子面对分离的反应,亦会因应不同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在熟悉的家居环境中,较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出现较少的忧虑感(Ross, Kagan, Zelazo, & Kotelchuck, 1975)。

在孩子约七个月时,对象恒存概念开始出现,他们明白即使看不见某人或物,不代表他消失了。当孩子能够建立这个概念,他们的分离焦虑会相对降低。若妈妈能够经常与孩子沟通、表示出对婴孩的正面情绪及感觉、并给予适当刺激及协助者,孩子较易掌握并应用对象恒存概念于对象及人身上(Chazan, 1981)。

 

协助孩子协助分离焦虑,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与照顾者发展出亲密的、依附的情感关系(Attachment),并待孩子本身的发展成熟,方能凑效。以两岁的幼儿来说,他们能够以照片来缓和他们与照顾者分离的愁情(Passman & Longeway, 1982);三岁的孩子甚至可以于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在祖父母家过夜。

 

孩子能否培养出此等「能耐」,取决于照顾者与孩子能否建立出紧密的情感关系,当相互间的关系得以建立,孩子可以透过想象父母的形像,及回忆父母的爱,以安抚他们因分离而出现的焦虑感(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Barbara M. Newman, Philip R. Newman, Wadsworth,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