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锦囊

父母可以如何处理较自我中心的小朋友?

资料来源: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饶方莉

 

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小朋友很自我中心,在玩游戏或和一大群人玩的时候,总要别人跟自己的规则去做。例如一个5岁的女孩子和别人玩的时候,她坚持一定要玩积木,但是她的朋友不想玩积木,想玩车,那这个时候要怎样做呢?如果这个小朋友感到不开心,自我中心会发脾气,不要人跟她一起玩。别人就会觉得这个小朋友有一点固执或脾气。以下有几个方法,看看可否帮到家长去面对小朋友自我中心的情况。

第一,我们要去肯定小朋友的情绪,父母这个时候可以去到小朋友身边告诉她:「是的,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很不开心,因为你真的很想玩积木,而其他小朋友又不想玩。你不能玩积木是否觉得很不开心?」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尝试拍拍她或拥抱她,给予她一种肯定和亲密的感觉,让小朋友的情绪可以慢慢平稳平静下来。如果见到小朋友可以平稳平静下来的时候,可以帮助她尝试,慢慢学习第二步。

第二步我们称为透视人心,易地而处。如果小朋友去到另一个小朋友的世界或角色去感受一下,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对方会有什么感觉。家长可以和她进行角色扮演,譬如刚才的女孩是A,另外的小朋友是B。女孩扮演B,家长便扮演A

家长可以学她的语气:「我不玩!我不喜欢玩车!我一定要玩积木!」父母就问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小朋友通常都说:「他常常都要坚持他的玩法,我不想跟他玩。我都不开心。」

家长也可以问她:「如果是这样你还是否希望以后见到这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吗?」可能女孩会说:「我也不太想,那如果是这样我以后都要单独自己一个人玩,很闷的。」小朋友通常都想有人和他一起玩的。

接着去到第三步,学习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想想方法,例如和B小朋友尝试猜包剪揼,可能这次是赢的话事,下次可能是输的话事。我们换转换转这样玩又或我们共同发挥创意,例如好像玩积木的例子,我们是否可以一去玩积木和车呢?将积木砌一个停车场出来,接着车就在积木上面游走,这样便可以一起玩。

我们帮小朋友想一些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他一定要学习明白他的行为对于其他人有什么感受和影响,而他怎样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致别人会更加想和他玩,即Prosocial Behavior。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