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幼儿教育专家陈陈淑安
有些孩子上幼儿园,甚至5、6岁时仍有吸吮手指的习惯。根据利瓦伊大伟 (David Levy) 博士的研究,在 10 分钟内就把一瓶牛奶吃完的孩子(可能因为瓶头孔较大),比在 20 分钟内吃完整瓶奶的孩子,容易有吸吮指头的行为。李博士又曾试验用滴筒喂小狗,使牠们在吃奶的时候没有机会吸吮,结果牠们的反应,是彼此吸吮自己或别的小狗的皮,有些吸吮得十分厉害,连皮都脱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婴儿最初数月吸吮指头的行为,是因为得不到吸吮的满足所致,是一种需要,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坏行为。
为甚么孩子会有吸吮手指的习惯?
喂哺母乳 增进亲子感情
母亲能亲自哺乳,婴儿是最幸福的,因为婴儿不但得到适当的营养,与母亲肌肤接触得到温暖安全感,而且由于吸吮着柔软的乳头,除了得到温饱外,还享受着母子心灵上的沟通,这种深厚的爱,骨肉的亲情与吃着冷冰冰的奶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何况婴儿在吸吮得到无上的满足感。
但是,母亲大多外出工作,加上种种原因,不得不用奶瓶喂孩子时,应特别注意喂奶的次数和所费的时间。母亲应平心静气地让孩子慢慢吃,特别注意奶嘴洞眼的大小,孩子得到吸吮的满足,才不致容易发生吸吮手指的习惯,婴儿喜欢吮手指起自无意识的,他的小指在挪动着,无意地放进嘴里,感到愉快满足而吸吮起来。
发泄心理紧张
可是到了4、5 岁时仍不断吸吮指头,那意义就不同了,这可能是一种心理紧张的发泄。例如:因父母不和,使孩子感到焦虑;因为有了一个新的弟妹,怕失去了父母亲的爱;因为父母太忙,无瑕照顾他们而感到孤寂,没有家庭的温暖;又或者因为孩子太早被送往幼儿园,得不到适当的照顾而缺乏安全感。这些导致孩子焦虑、不安、紧张、惶恐都是心理紧张的成因。
孩子与成人一样,心理紧张时需要发泄,这本是很自然的现象,成人为减轻心理紧张,往往用抽烟来松弛自己。孩子会用吮手指,或摇晃来发泄情绪紧张。在这情况下,为人父母者,除了要注意改善对孩子的态度外,应额外有耐心,应保持平和、慈祥的心态,使孩子感到放松没压力,反之父母表现担忧、紧张甚或急于纠正而责骂,绑手指、涂苦药等,只会弄巧反拙,增加孩子的不安,自己想改掉又不能自制,变成恶性循环,延长了吸吮手指的习惯。
家长可以怎么办?
1.尽量用母乳喂哺,这是最自然、最适合婴儿的哺乳方法,养成吸吮手指习惯的机会亦较少。
2.家长用奶樽喂奶时,应特别注意喂奶的时间,能保持 15 至 20 分钟是比较理想的。
3.用玩具和洋娃娃等,与孩子多做手指的活动,以便转移孩子吸吮的习惯。
4.多接近孩子,一起玩耍、说故事和唱儿歌等,使孩子不致感到寂寞和无聊而吸吮手指。
5.孩子吸吮得厉害时,父母仍应有耐性,保持安祥和不紧张的态度,有时不理会和不提点孩子,吸吮手指的现象反而自然地消失。
6.如果孩子在 6 岁前已有吸吮手指习惯多年,自然会逐渐消失,尤其是当孩子白天不再吮手指,只有睡觉时才吮,这就表示已是尾声了。父母应耐心等待,急于纠正是不生效的。特别是当孩子上幼儿园后,往往因不愿在其他朋辈面前吸吮手指,又或者在学校忙于其他活动,吸吮手指的习惯会无形消失。
7.吸吮后的手指会有难闻的气味,如果 5 至 6 岁的孩子仍有吸吮习惯,可试试让他嗅嗅难闻的气味,可能因而纠正不良习惯。